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玛法达2022年星座运势,以及玛法达下一周星座运势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作者:蔡潇洁(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中国读者对于拉美文学的了解,最初大多来自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拉美文学爆炸”,彼时集中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拉美作家,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风行世界,也使得“拉美文学”的概念进入中国读者和作家们的视野。然而在儿童文学领域,目前中国对拉美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一直相对较少,外国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拉美研究也并不充分。
拉美儿童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至前哥伦布时代,在数百年的发展流变中,其创作主题、类型和风格的变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出拉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变迁。
壹多元传统、文化杂糅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文明就早已在美洲大陆存在并得到繁荣发展。在美洲大陆原住民中间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里,深深根植着原住民共同的童年和他们的集体无意识,这些神话传说构成了拉丁美洲儿童文学的底色和源头。有研究表明,在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中,母亲会用纳瓦特语哼唱摇篮曲,向孩子讲述人类世界起源于分别代表善与恶的两条巨蛇等传说。
被称为“玛雅圣书”的《波波尔乌》以集体创作的方式汇集了玛雅文明的种种神话传说,最初以基切语口述的方式在危地马拉等地区的玛雅基切人家庭中代代相传,后来在16世纪中叶以基切语记录成手稿,又在18世纪初被多明我会修士抄录并译成西班牙语。《波波尔乌》记述玛雅文明的创世神话、人类英雄双生子的事迹以及基切人王族的建国和发展史,传达玛雅文明所崇尚的信仰、习俗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承载着玛雅文明的世界观。可以说,《波波尔乌》记载的正是美洲原住民文明的“童年”。数百年来,它已经拥有数十个翻译、改写、重述的不同版本,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拉美儿童文学的另一个源头则与以宗主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颇有渊源。殖民时期,与当地人的认知及其原有文化迥然不同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也进入了美洲。后来,西班牙儿童画册和起源于中世纪文学的传说故事也逐渐传入。尤其在19世纪,由西班牙的卡耶哈出版社发行的《卡耶哈故事》系列画册改编了大量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如《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等,在拉美得到了广泛传播。
《玛法达》书封
《波波尔乌》书封
贰革新写作方式的先驱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在严肃文学领域获得成就的作家同时也进行儿童文学创作,他们成为拉美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拓展了儿童文学的主题,革新了儿童文学的写作方式。
例如,以鲁文·达里奥为代表的拉美现代主义诗人开创了现代主义文学潮流,使拉美文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达里奥在诗歌中对神话传说中的城堡、王子、公主、仙女与人鱼等充满想象力的描述引人入胜。他创作的《玛格丽特》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诗。古巴革命者、现代主义诗人何塞·马蒂也十分关注儿童文学发展,他认为儿童“就像识字的蜂鸟”,应当怀着“温柔、亲切和诗意”为他们写作。他的诗集《小以实玛利》,其灵感就来自自己的儿子,以深情诚挚的诗歌打动了无数读者。他创办的儿童文学月刊《黄金时代》对拉美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杂志面向整个美洲发行,向美洲儿童及青少年介绍各国的优秀儿童文学,并介绍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常识。马蒂发表在该杂志上的诗歌《罗莎的鞋子》也是一首著名的经典童诗。
哥伦比亚作家、诗人拉法埃尔·庞博将审美和娱乐性融入拉美儿童文学,他吸取童谣和摇篮曲中的幽默与俏皮元素,创作出精巧而富有音乐性的儿童诗歌。他不以说教为目的,注重诗歌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代表作有《可怜的小老太》《快乐的蚊子》《逃跑的鸭子》等。
乌拉圭知名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热带雨林故事集》,以短吻鳄、蟒蛇、火烈鸟等拉美热带雨林特有的动物为主人公,讲述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动物故事,字里行间充满对大自然的敬意和关爱,也是20世纪拉美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智利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也写出了大量精彩的歌谣、摇篮曲和儿童故事,她的代表作《柔情》被某些批评家认为是一部儿童诗歌经典作品。
何塞·本托·雷纳托·蒙泰罗·洛巴托是巴西现代儿童图书产业的奠基人,同时也是知名作家。他对儿童文学的个性化阐释革新了巴西儿童文学创作的内容和风格,其作品具有开放性特征和独特的幽默感,他塑造的儿童文学形象如艾米莉亚、佩德里尼奥以及“翘鼻子少女”等成为巴西几代儿童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叁在发展热潮中走进中国
从20世纪初至60年代,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创作主题与风格各异的拉美各国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如哥斯达黎加女作家卡门·莱拉的《我的姑姑芭齐塔的故事》,墨西哥女作家帕斯库阿拉·科罗纳的《普埃布拉中国女孩传奇》《我的祖母罗穆阿达》,玻利维亚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奥斯卡·阿尔法罗的《雨与土之歌》《小八音盒》等。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拉美儿童文学进入发展热潮,这一时期拉美各国不仅大量引入国外儿童文学作品,还涌现出很多有价值的本土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如委内瑞拉作家贝利亚·博奇的《竹笼》、奥兰多·阿劳霍的《米格尔·维森特·帕塔·卡连特的旅行》、古巴作家奥内利奥·豪尔赫·卡尔多索的故事集《奥涅利欧的小白马》、国际安徒生奖(2000年)得主安娜·玛丽亚·马查多的《蓝锈人劳尔》等。
《波波尔乌》中文版书封
阿根廷漫画家季诺,本名华金·萨尔瓦多·拉瓦多,他从1964年到1973年发表连载漫画《玛法达》,塑造出一个享誉世界的经典漫画形象。玛法达是一个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小女孩,她讨厌喝汤,酷爱披头士,关心拉美和世界政治局势,崇尚自由与和平,也会为时代、人生、人类命运等问题忧心忡忡,煞有介事的“小大人”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她常有惊人之语,词句中竟然时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玛法达的朋友们也被塑造得惟妙惟肖:菲利普是个书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爱上学,完成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商人家的孩子玛诺林一心只对挣钱感兴趣,深信金钱是世间一切问题的解决之道;苏珊娜是个虚荣的小女生,整日沉浸在嫁个有钱人的虚幻梦想里……季诺显然是在通过孩童的视角对六七十年代的阿根廷及拉丁美洲的社会、精神和文化面貌进行观察与批判,但儿童语言特有的童趣令他的漫画故事在针砭时弊的同时,也显得分外幽默生动,又时常能够引发读者深思。《玛法达》一经出版就风靡拉美和欧洲,后经过多次再版,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百余个国家出版。在中国,《玛法达》最初由作家三毛于1980年译成中文,拥有大量的读者。
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小说《我亲爱的甜橙树》讲述敏感早慧、饱受生活摧残的男孩泽泽的成长故事。出身底层贫困家庭的泽泽虽然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苦难,但深藏于他内心深处的是对理解与爱的渴望,偶尔来自外部世界的温柔滋润了他的心田,使他在荆棘中勇敢地成长。这个男孩对苦难的敏感、对微小善意充满虔诚的回馈和在重创下顽强的生命力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目前《我亲爱的甜橙树》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发行,并于2015年被译成中文,进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
肆类型多样的当代创作
从20世纪90年代至当下,拉美儿童文学的主题日益丰富,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各类不同的题材,创作风格和视角也越发多样。
关注社会现实是拉美儿童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如巴西女作家莉吉娅·布咏迦·努内斯将现实中的问题融入虚构世界;哥伦比亚作家约兰达·雷耶斯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厄瓜多尔女作家埃德娜·伊图拉尔德书写反战儿童小说等。也有部分作家以原住民为主题或中心人物进行创作。这一时期,很多作家将幽默融入拉美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阿根廷作家路易斯·佩塞蒂、智利作家埃斯特班·卡贝萨、秘鲁作家哈维尔·阿雷瓦洛、墨西哥作家弗朗西斯科·伊诺埃萨等。
在奇幻儿童文学领域,比较突出的作品有哥伦比亚作家杰罗·阿尼巴尔·尼诺的《心滴》、哥伦比亚女作家格洛丽亚·塞西莉亚·迪亚兹的《萤火虫山谷》、阿根廷女作家莉莉安娜·博多克的奇幻三部曲《边界传奇》等,阿根廷作家塞尔吉奥·阿吉雷则在《邻居在小说中死去》《克兰顿之谜》等短篇小说中展示出恐怖、心理和科幻元素相结合的艺术张力。
另外,还有一类儿童文学作品关注儿童与青少年的内心及情感世界,挖掘隐藏在生活细枝末节中的诗意或出人意料之处。如阿根廷女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2012年)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和巴拉圭女作家、诗人芮妮·费雷尔等都值得关注。
纵观拉美儿童文学从殖民前时期至当下数百年的发展,它所呈现的贴近拉美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世界的丰富主题、不断推陈出新的叙述方式、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特征的世界观和审美观,都向读者展示出大千世界的多样性、不同民族所积累的独特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而与这些经验相融相通的则是人类在童年时代对外部和内心世界的好奇与关注、体悟与成长,也正是这份童心的共鸣使我们得以欣赏异彩纷呈的拉美儿童文学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2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