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四柱八字免费排盘算命,以及四柱八字算命免费详批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接上文:
由于古时候计时工具为日晷或沙漏,都是记录的当地时间,所以不存在调整问题,现在我们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北京时间,所以排日柱与时柱时候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否则排出来的八字很可能不是自己的,推命故南辕北辙。
出生时间必须要经过三次调整一、计算当地平太阳时间:
我们需要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出当地时间。
当地平太阳时间=北京时间-(当地经度-东经度1116度)x4
部分地区对照表
二、调整时差,校准真太阳时
北京时间也是平太阳时,并不是真正的地球运转的真实时间,所谓平太阳时间,是我们假设地球是正球体,每天24小时一分不差的理想模型(所有的钟表都是理想时间模拟不是真实时间),所以在调整出真实的当地平太阳时间后还需要根据日期做时差调整以校准为真太阳时,真太阳时才是真实的当地时间。
真太阳时校准表:
三、排除政策改革影响
1986年4月,国家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动员全国人民为节约能源而早睡早起,并要求全国各部门做好宣传和安排。具体做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间),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从2时拨至1时,1992年起,夏令时结束。
1986年4月13日至9月14日,1987年4月12日至9月13日,1988年4月10日至9月11日,1989年4月16日至9月17日,1990年4月15日至9月16日,1991年4月14日至9月15日。
在上面时间出生的人,排日柱与时柱时候,出生时间要减去一个小时。
下期预告:关于早子时晚子时的讨论
原文首发公号 玄学笔录
就在上周,【玄学笔录】宣布回归后,马上做了一期免费的公开课——中国术数概观,课程结束后收到不少“玄友”的称赞。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课程结束后还有不少朋友进群,鉴于此,我们现在整理出文字版供大家一起学习。
—正文—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课程的标题。
“中国”,“术数”,“概观”。
为什么术数前要加中国?因为术数这个东西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在中国叫术数,在西方叫占星。如老子所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那为什么说同出呢,因为西方有四大元素——土、风、水、火;我们中国则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大家会发现有相重叠的地方,比如水火,再比如土。
文化的不同形成认知的差异,但是其根底都是相同的,都是对来源于早期人类对世界,对宇宙观察所产生的认知。也正是因为出发点相同,但是其中又有很大差异,所以我用“中国”来区分。
然后,我们来说“术数”。术数,很多人简单的认为术数就是算命,算卦。其实不然,术指方术,数指理数,术数是指以数行术。
清朝《四库全书》的分类方式是经、史、子、集,但是再往下分,子部还有术数类。如果有看过《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的朋友,会发现,术数类除了算命的书籍还有诸如《太玄经》、《皇极经世》这类书目,并不单纯的只有算命的书籍。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太玄经》,《太玄经》是汉代扬雄的一部著作,有“白首太玄经”之称。《太玄经》是依据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阐述宇宙的一部书籍。所以,术数可并不等于算命,而是将命、相、卜乃至艰深晦涩的易理书籍包含在内。
最后我们说“概观”。为什么说“概观”,因为中国的术数实在太多。大到三式绝学,小到鸡鸣,眼跳占,观音灵签之类数不胜数。可谓是大道三千,实难以一言蔽之。
最初,术数并不叫术数,而是称作卜筮。《诗经》有云: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目前可以考证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其中出土的大量文字信息都是在记载卜筮相关的内容。
那什么叫卜筮呢?很多人会将“卜”、“筮”混为一谈,其实“卜筮”是分开的两个概念。“卜”指龟卜,“筮”指用蓍草进行占卜。
龟卜的方法是灼烧龟甲,根据其裂纹进行解读,而筮法则是用蓍草进行占卜。龟卜已经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而用蓍草进行占卜的方法则永远流传下来,并且焕发出新的生命,在简化革新后,它被称为——六爻。这是最早期的术数样子。
到周朝,大家都知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于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巨著诞生。《周易》的占卜方法能留存下来,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被称作“万世师表”的儒家圣人孔子记载下来的。我们都知道孔子韦编三绝,食不知味以作《易》,其中就有记载下《易经》的占卜方法。
春秋战国之后秦朝焚书坑儒,独留下卜筮书籍,《周易》得以幸免于难。短暂的秦朝覆灭之后,术数史上迎来第一次大的发展。
汉儒董仲舒提出“天副人数”“天人合一”的思想,来维护统治者的权利,进而形成“独尊儒术”的局面,而《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成了儒家门生必学之经典。
不止如此,汉朝涌现出一大批能人异士。比如上文说到的扬雄,终其一生写出一部《太玄经》,其地位之高超乎大家想象。
与扬雄同时期的刘歆,就是编订《山海经》的这位大哥,看了这书后说扬雄:你这是白费劲!如今的学者专家吃着皇粮搞学术,可是连《周易》这么简单的经典都读不懂,你居然还搞了个《太玄》出来,让不让人混啦!这么难的书,一般人只会拿去盖在腌酸菜的缸子上。
到宋朝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这里,一开始他也觉得《太玄经》不过尔尔,但是看完后感叹:“扬子云真大儒也!孔子既没,知圣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谁?孟与荀殆不足拟,况其余乎!”对扬雄推崇倍至,且一棒子就把孟子和荀子给打死了。
如果说扬雄只是个例,那么京房,焦延寿,孟喜,荀爽一大批易学家的涌现足以证明汉朝是术数发展史上第一个盛世。说孟喜,荀爽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京房,焦延寿却是学习术数六爻,人所必知的人物。尤其京氏易学,可以说对后世的乾嘉六爻影响深远。
到三国时期,大家都知道有卧龙诸葛,有道人左慈,虽然都是演义记载,但是也可从中窥见一二。但是正史记载中确有一位宗师级人物,管辂。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管辂:管辂之术筮,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遁甲式,可以确定已经出现了。根据历史考证六壬式在汉代就已经有记载,而遁甲式大概在南北朝时期出现。当然,这时的奇门遁甲、六壬与现在的遁甲、六壬可能存在不小的差异。
往后到隋唐时期,唐朝涌现出不少易学家,比如李淳风,袁天罡,李鼎祚,李虚中。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王希明这个人,前面说到遁甲式,六壬式,为什么独独没有说到太乙式。因为太乙式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到唐代经历了一次重大革新,而这个革新的节点就在王希明身上。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关于太乙式记载的文献,就出自王希明,他的这次革新导致流传下来的太乙式存在很大问题。以至于到清朝纪晓岚做《四库全书》总校官时说出,“太乙式经纬错乱,繁杂无稽”,这样的话语。
再往后到宋朝,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是术数又一大发展时期。
首先就是宋朝的徐子平依据唐朝李虚中三柱命法,革新为四柱八字论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算命大法,八字。在宋朝徐子平以前,算命只有年月日,三柱六字,而徐子平的“四柱八字”一直延续到今天。
另外很多朋友都知道梅花易数,这本托名邵雍邵康节的术数书,让邵先生着实火了一把,邵康节就是宋朝人。实际上邵雍在易学的主要成就是《皇极经世》,而不是托名他的《梅花易数》。
宋朝新儒家,理学源流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据传太极图就是他首创的。岳飞之孙岳柯,太子洗马杨维德都著有三式相关书籍。
到明清时期各类术数如雨后春笋,疯狂涌现,很多托名前人的书,一些杂术,小术也都在这个时期产生。在此阶段,不论是三式,还是八字六爻,都有长足的发展,而这也是术数最后的一个灿烂时期。虽然这一时期鱼龙混杂,导致现代很多人难辨真伪,但是也侧面反映出术数的空前盛况。
讲到这里,术数的发展也就差不多讲完了。
说术数,永远绕不开《易经》,阴阳五行,河洛八卦,期待下次课程,我们再见。
—END—
玄学笔录招新
急需写手数枚
如果你对玄学感兴趣
对文字有自信
告诉我
我在玄学笔录
等你
***************
愿诸同好,所想必应,所学必成!
萧逸